很多人听说过富二代,官二代,这些人都是含着金汤钥匙出生的,投得一手好胎,不愁吃穿,那么拆二代就是命中注定人生中会因为拆迁而发了一笔横财的人,但里面还有一种叫做钉子户,所谓钉子户就是身处市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不肯拆迁,多位老旧房子,也是让开放商感到疼的住户。 
在郑州的东史马村就有这么一户人家,面临拆迁之际并没有因为钱财的诱惑而为之倾倒,反而坚守自己的房子说什么都不肯让人来拆,当时还以为钱给少了,经过不断地施加钱财无果,逼得开放商直接联系到了电力局,停了他们一家人的水电。 就这样结束了吗?并没有,他们依然坚守这个屋子里,谁劝都不听,停电停水三天之后,逼得开放商没有,因为工程马上就要施工了,于是便一狠心跟他们商量,甚至给出了一个天价,这个天价是多少呢?一个亿!要知道一般的拆迁补偿都在百万级别,一个亿可不止跨越了一个台阶。 
但是即便是在这种价格下,住户们仍然没有为之所动,反而直接说道:“就是补偿100亿,也别想动这所房子!”,无可奈何之下,开放商们只好找到了当地的政府过来协调,毕竟文明社会什么事情都要讲个道理。 等到开发商和政府人员来到这家里准备给住户做做思想工作的时候,还没进门里面全部人就都傻眼了,难怪给出一个亿都不肯拆掉这所房子,这所房子是一座大宅子,好像是有点年头了,在古宅的门上,还有一个牌匾,上面写道:“服翼国政”四口烫金字。 
后来通过政府人员的了解到,这个宅子背后的故事大有文章,这座古宅本身清朝乾隆年间任家人一手建造而成,称之为任家大院,早在乾隆期间,任氏祖先就给朝廷创造了无数的丰功伟绩,封官二品,任德润就是当时的布政使,曾就居住在这所宅子中,布政使是个什么概念呢? 大概也就是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省长。这座古宅有着63年的修建过程,从乾隆到道光年间才竣工,匾额上面的四口烫金黄字,说出来也有点东西,就是曾经道光皇帝亲笔题的,这所宅子从清朝到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少战火,估计也只有这附近的老人可以略说一二。 
为了保护好这户古宅,其任家大院的监护人任金岭就说在战乱时期,任家的祖先就把屋子的脊头上的五脊六兽全部强行摘了下来,在其雕塑和精美的壁画中涂了一层厚厚的泥巴,以此来掩人耳目,别人一看也不过是年代久一点的宅子,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才能够流传下来。 经历了无数战争,难道还禁不起现在开放商的钱财的诱惑吗?如果真的把这所宅子拆掉,拿了那笔不应该到手的钱财,别说花起来愧对良心,就是到了地府也没有脸面见任家的祖先,所以拒绝天价,一直坚守在此处的任家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看,一个亿确实是有点看不起人了,这里面的价值意义对于任家人来说,简直不是钱这种身外之物可以与之匹敌的,毕竟两者档次不一样,一个见证了历史,一个只是带不走花不完的货币,而政府部门也将这座古宅当做私人博物馆保护起来,见证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