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尖沙咀一间毫不起眼的商住两用单位,门口挂着“少林寺”的牌匾,这真的是印象中那个禅意深深的少林寺吗?还是说,这背后藏着我们看不懂的“钞”能力? 故事还得从河南嵩山说起。释永信,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少林寺方丈,最近有点“水逆”。内地的调查还没个定论,香港媒体又扒出了他在香港的“副业”。要说这香港媒体,那真是“吃瓜”第一线,啥事都瞒不过他们的镜头。这一扒不要紧,直接扒出了四家公司,个个都跟释永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四家公司分别是香港少林寺有限公司、少林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少林亚洲发展基金会有限公司,以及少林亚洲联合有限公司。名字听着都挺“高大上”,但实际上,除了香港少林寺有限公司和少林书局香港有限公司还在勉强运营,其他的基本就是“僵尸企业”,挂个名头而已。 
要说这香港少林寺有限公司,那可是个“老字号”,2000年就成立了,释永信是董事之一。这公司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寺庙,而是一个注册在尖沙咀海景大厦的“办事处”。这地儿,寸土寸金,能在这里有个落脚点,也算是“壕”气冲天了。 这香港少林寺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挺有意思。每年的收入主要靠捐款和法会,一年下来也就十几万港币。但最赚钱的,还得是利息,2024年光利息就收了38万。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竟然还投资买金条,现在手里攥着价值149万港币的金条,占了公司总资产的一大半。这操作,简直是“寺庙理财”,让人不得不佩服。 
再说说释永信占股90%的少林书局香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还在运营,具体是卖啥书,咱也不清楚。但能在这个时代坚持卖书,也算是有点“情怀”了。 
香港少林寺一直有个“小目标”,那就是在香港建个分寺。2009年,香港地产商黄才平还公开表示,愿意捐出西贡蚝涌一块8.7万平方尺的地皮。这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以为香港要有少林寺了。可谁知道,这事就像“石沉大海”,到现在也没个动静。地皮还是那块地皮,寺庙却迟迟不见踪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释延常。他是香港少林寺的住持,也是少林寺第四十世法脉传人。据说,他曾经在美国少林寺当过住持,后来回到香港,一直在筹建香港少林寺。这位住持跟释永信关系密切,俩人经常一起“搞事情”。 
现在,香港少林寺只是一个注册公司,连个正经的寺庙都没有。但它却顶着“河南嵩山少林寺香港分寺”的名头,四处活动。这到底是“真佛”还是“假佛”,谁也说不清楚。 
话说回来,释永信在香港搞这么多公司,到底是图啥呢?是想把少林寺的生意做到香港,还是另有其他目的?这些公司跟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有没有关系?这些问题,恐怕只有释永信自己心里清楚。 少林寺,这个曾经是武术和禅宗圣地的地方,如今却跟商业挂上了钩。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信仰的沦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只能说一句:贵圈真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