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的浩瀚星空中,中国跳水队一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然而近期却遭遇了一些挑战。在2025年的世锦赛中,男子10米台和3米板项目的失利,如巨石般砸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而全红婵的回归悬念,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男子项目的丢冠,无疑给中国跳水队敲响了警钟。14岁的新人赵仁杰与朱子锋在决赛中的重大失误,让中国队连奖牌都未获得。老将陈艾森、谢思埸退役后,年轻选手未能及时扛起大旗,新老交替的困境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另一边,作为女队核心的全红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育期体重增加和伤病问题,使她缺席了2025年世锦赛,位置被表现出色、实现世锦赛四连冠的陈芋汐取代,回归的紧迫性与日俱增。身高增长至1.6米,体重从43公斤增至48公斤,全红婵在空中动作控制上难度大增,招牌动作207C水花明显增大,体能测试中引体向上次数也大幅下降,相比陈芋汐严格的体重管理,她的自律性饱受质疑。脚踝旧伤复发和腰部劳损,更是让她不得不退赛休养。

不过,全红婵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广东省队为她制定的“三阶段康复计划”正在稳步推进,消炎镇痛、水中动作重建、跳台实操训练,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目前,她的身体指标已有明显改善,肌肉质量提升,体脂下降,核心训练强度增加。面对舆论的误解,她也在努力平衡公众期待与自我要求,避免舆论干扰康复节奏。

展望未来,全红婵计划参加2025年11月的粤港澳全运会,这是检验她康复成果的关键一战。若表现达标,她将重获国家队参赛资格,继续向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发起冲击。陈若琳作为临时主管教练,不仅指导赵仁杰,还持续关注全红婵的康复进度,强调“技术迭代需适应新体型”。周继红则公开驳斥“弃用论”,称“国家队大门始终敞开”。

我们期待全红婵在全运会上重现“水花消失术”,续写辉煌,也希望中国跳水队能尽快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再次展现“梦之队”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