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中美贸易谈判的表态上又出现了微妙变化。 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中美第三轮谈判推动了中美对话,相信双方已具备达成协议的条件,甚至用“伟大的国家”称呼中国,还特意补充“这将是惠及两个伟大国家的协议”。 
而就在前一天,他还在媒体采访中抱怨中国谈判态度强硬,强调美国不会轻易让步。 另外,在中美第三轮会谈结束后,美财长也是威胁中国要是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会对华做出惩罚:加征三位数关税,试图迫使中方让步。 如今,从美财长的新表态来看,美方对跟中方达成协议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毕竟,美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美债危机迫在眉睫,关税政策依然让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承受重压。 而中方对美方的威胁行径坚决不买账,于是,美方现在的状态是一边施压,一边又释放缓和信号,这也恰恰说明美方既放不下身段,又扛不住现实压力必须推进协议。 就在美财长似乎在释放缓和信号的同时,美国内部爆发了一场与对华贸易相关的系统性危机。 
路透社从几位知情人士那里打听到,负责出口许可审批的美国商务部工业,以及安全局因内部管理混乱陷入了半瘫痪状态,数千份的出口申请被严重积压,其中不乏包括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和技术申请。 而这当中,最受关注的当属英伟达对中国出口芯片的许可证。 还记得,英伟达7月中旬曾对外宣布,特朗普政府已承诺为其向中国出口H20人工智能芯片颁发许可证,但截至目前,许可证仍杳无音讯。 另外,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也公开透露,仅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就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出口申请被搁置,不少企业的生产计划已被迫调整。 更让他焦虑的是,审批的拖延正在倒逼中国企业加速寻找替代方案。在这段时间里,不少中国企业已经与国内供应商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 这意味着,美国若继续拖延出口审批,将会失去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 
对此,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表示担忧,强调美国许可证申请被拖延的时间越长,美国失去的就会越多。 这番话无疑是对特朗普政府的一种“敲打”,提醒其赶紧放开出口,否则美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频繁调整,是导致此次审批混乱的根源。 过去,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设备等产品的出口限制规则多次修改,使得审批人员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新规未吃透、旧规已失效”的真空状态。 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不仅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也损害了美国企业自身的利益。 一定程度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政策层面的矛盾性,特朗普政府一边释放“放开限制”的信号,另一边却在具体执行环节上继续卡壳。 
而这种政策的前后矛盾,也让底下办事的人懵了,新规还没弄明白,旧规又不算数了,自然容易生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