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地区在接下来的百年内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然而现实是曾经被原子弹摧毁的广岛和长崎如今却居住着大量人口。 广岛人口约为118万长崎也超过40万。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他们真的不担心核辐射的威胁吗 
1945年二战接近尾声德国已经投降但日本仍坚持抵抗。 日本军方提出“一亿玉碎”的口号准备动员全民进行本土决战。 为了加速战争结束、减少美军伤亡同时在战后国际秩序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决定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武器——原子弹。 
当时美国列出了多个潜在目标城市最初计划将京都作为首选目标因为这座历史名城具有重要的政治与文化意义轰炸后将对日本造成巨大心理冲击。 不过由于京都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轰炸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因此最终被排除。 
广岛当时是日本的重要军事中心被称作“临时首都”在战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自然被列入轰炸目标。 长崎作为日本重要的港口城市对战时物资运输和对外贸易至关重要也成为了打击对象。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市民像往常一样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全然不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悄然逼近。 
当天早上7点09分急促的防空警报响起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但很快离开警报解除。 实际上这架飞机来自美国提尼安岛飞行超过两千公里专为侦察天气情况为即将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做准备。 它最终选择了广岛作为首枚原子弹的投掷目标。 
一个小时后另一架美军飞机再次出现在广岛空中这次它携带的是一枚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随着一声震天巨响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整座城市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 仅仅几秒钟广岛的高楼大厦化为废墟街道上遍布烧焦的尸体烈焰吞噬了一切。 
这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炸药造成广岛24.5万人口中当日7.8万人死亡伤亡总数超过20万全市约7万栋建筑被摧毁。 三天后的8月9日日本尚未从广岛的惨剧中缓过神来第二枚原子弹“胖子”在长崎上空爆炸。 长崎人口约23万当时死伤人数超过6万城市遭受严重破坏。 
广岛与长崎成为世界上最早、也是唯一两个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城市。 原子弹不仅带来瞬间的毁灭性破坏更可怕的是其爆炸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 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可能导致皮肤溃烂、肿瘤形成、癌症发病率上升、新生儿基因突变等。 
通常认为遭受原子弹近距离轰炸的地区由于放射性污染严重百年内不适合人类居住。 那么广岛和长崎为何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重新恢复生机甚至繁荣发展呢 
首先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都是在空中引爆的。 以广岛为例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虽然巨大但由于是在空中引爆爆炸波将大部分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大气中强度在传播过程中大幅减弱。 
当这些放射性物质最终降落到地面时其辐射强度已远低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泄漏的放射性物质。 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核电站直接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地表导致普里皮亚季城至今仍为无人区。 
切尔诺贝利
其次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每年都会遭遇台风侵袭。在广岛和长崎遭受核爆后不久超强台风“枕崎”来袭。 尽管这场台风造成了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洪水将广岛和长崎地表的放射性物质冲刷到海中大大降低了残留辐射的强度。 此后几十年几乎每年都有台风登陆广岛和长崎持续冲刷着地表的放射性残留进一步减轻了核污染。 
此外广岛和长崎在日本的战略地位也促使政府全力推动重建。 广岛曾是日本的“临时首都”拥有众多工厂和军事设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长崎同样是日本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国家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日本政府在战后迅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恢复。 
日本投降后政府立即展开大规模重建工作。 他们将爆炸中心区域地表约三米深的土壤移除降低放射性物质残留并在两地设立多个核辐射监测站实时跟踪辐射水平确保其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直到几十年后辐射强度逐渐下降对人体的危害显著减少日本才逐步恢复居民居住。 
爆炸中心约12.21公顷的土地被改建为和平纪念公园其余区域则作为重建重点。 如今广岛的制造业在全日本名列前茅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广岛之恋》讲述的就是这座城市的故事。 长崎也恢复了港口城市的活力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尽管广岛和长崎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恢复了生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核辐射的危害可以被忽视。 这段历史始终提醒着我们战争带来的创伤是深远的唯有珍惜和平、避免战争才能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夏日旅行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