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一幕“握手风波”引发了对体育精神与赛场礼仪的深刻反思:张本智和指责王皓握手敷衍,却也暴露出庆祝过后的些许争议。 
赛场礼仪,如同空气,平日里不觉重要,一旦缺失,却令人窒息。福原爱的这句至理名言,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赛场礼仪的重要性。在WTT横滨冠军赛男单1/4决赛的赛场上,日本选手张本智和与中国男乒主教练王皓之间,却上演了一场关于“尊重”与“责任”的微妙博弈。 
张本智和,这位极具个性的乒乓球运动员,以其独特的庆祝方式闻名于世。在4-2击败中国选手向鹏,晋级四强后,他再次释放了内心的狂热:朝着看台怒吼,掀起球衣蒙住头,挥舞拳头宣泄胜利的喜悦,整个庆祝过程持续了大约20秒。这一幕,让人们不禁回想起2018年国际乒联总决赛,同样是面对中国选手林高远,同样是夺冠后的激情庆祝,张本智和的赛场风格似乎从未改变。他的庆祝,既是对胜利的渴望,也是对自我的肯定。这种略带张扬的庆祝方式,也常常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真性情的流露,也有人觉得缺乏对对手的尊重。 
如果说张本智和的庆祝是个人风格的体现,那么水谷隼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的行为,则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在混双决赛中,水谷隼不仅在比赛中大声叫喊,甚至在暂停时对中国队教练席方向做出带有挑衅意味的动作。尽管中国队教练组保持克制,但水谷隼的行为被认为有失风度。这些事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追求胜利的运动员应该如何平衡个人情感与赛场礼仪? 
当张本智和终于结束庆祝,走向中国队教练席时,王皓正在与向鹏进行复盘。或许是心思还在比赛上,或许是急于分析失利原因,王皓只是侧身与张本智和简单握手,眼神并未正面交流。这一幕,被张本智和捕捉到,并解读为“不尊重”。他向日本媒体控诉,认为王皓的握手敷衍,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 
事实真的如此吗?前国乒教练吴敬平给出了另一种解读:王皓作为教练,赢球后习惯先与队员复盘,这是一种职业习惯,并非有意失礼。吴敬平的解释,或许能够还原部分真相。对于教练来说,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也是一种责任。 
国际乒联对于赛后礼仪也有明确规定,运动员应与裁判员和对手握手致意,以示尊重。对于庆祝的时间限制,以及握手的具体方式,并没有详细规定。这也使得类似事件的评判,变得更加复杂。 
赛场之上,既有激烈的竞争,也有温情的瞬间。2017年世乒赛,马龙在击败年幼的张本智和后,主动上前安慰,轻轻拍打他的后背,给予鼓励。这一幕,展现了中国乒乓球队员的大度和风范,与本次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张本智和的指责,球迷和业内人士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张本智和先庆祝过久才去握手,反过来指责王皓不合理;也有人觉得,王皓的握手方式确实不够尊重对手。不同的声音,反映了人们对于赛场礼仪的不同理解。张本智和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而王皓则更看重作为教练的责任。 
正如当年刘国梁对水谷隼的回应一样,赛场上的竞争,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赛场如人生,输赢乃兵家常事,而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尊重体育精神,才是永恒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