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南高加索的棋局变了,变得猝不及防。 趁着俄罗斯无暇顾及“自家后院”高加索地区时,特朗普顺利拿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和平协议。 此时却传出了不同的声音说最大的输家不是“后院起火”的俄罗斯,反而可能是中国被做局了,这是为何? 
近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华盛顿草签了和平协议,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甚至当场提出联合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这次不但终结了两国近40年的冲突,更将一条42公里的走廊交到了美国手中。 为了给特朗普歌功颂德,它被命名为叫“特朗普国际和平繁荣之路”,也被媒体称为“特朗普桥”。 距离十万八千里的一条运输公路,对中国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对俄罗斯来讲这件事又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桥”并非普通通道,而是一把插进欧亚心脏的钥匙这条走廊位于亚美尼亚南部的休尼克州,贴着伊朗边境蜿蜒而过,是连接里海、南高加索和土耳其的唯一陆上通道之一。 它的地理意义早已不是秘密,阿塞拜疆想打通这条线,不是一两天的事。 长期以来,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与本土被亚美尼亚隔开,能源出口只能绕远路,费时费力。 现在,“特朗普桥”打通后,石油和天然气就能直接穿过亚美尼亚进入土耳其,再入欧洲市场。 该走廊的开通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阿塞拜疆能源出口的格局。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美国拿到了这条通道99年的独家开发与运营权,表面看是外交调停的胜利,实则是美国借此深度介入南高加索地区事务,是一场地缘政治的精准操盘。 通过控制这条战略通道,美国在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方交汇处插入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战略节点,增强了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作为亚阿和平协议的直接推动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自己的努力成果非常自豪,宣称自己“厥功至伟”,还替亚阿两国发话,称双方已“承诺永远停止一切战斗”。 
背后的资本盘算:不是援助,而是买卖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美国政府单边援建的项目。 据报道,美国是获得了亚美尼亚授予的走廊独家特许开发权和 99 年的运营权,由一家美国私营公司管理。 这套操作看似复杂,实则老练。 
美国政府不直接握手,而是让资本穿针引线,一边规避地缘政治的风险,一边以市场方式深度介入区域事务。 未来,走廊上将修建铁路、油气管线、光纤通信和安保系统,全部由美方企业主导建设和日常运营。 收益分配也很现实。美国公司将获得40%的分成,亚美尼亚只能拿到30%,其余归其他合作方。 这种安排在亚美尼亚国内引发争议。 
但帕希尼扬政府希望通过与美国合作,获得经济回报并寻求强大国际背书以平衡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 如同押注,亚美尼亚选择了押在华盛顿身上。 阿塞拜疆为何主动推动?能源,是全部答案美国这次突然把手伸进了俄罗斯后院,看似突然,其实早有预兆。 如果说亚美尼亚是被动配合,那阿塞拜疆无疑是这场布局的主动一方。 早在普京在当上俄总统之前,阿塞拜疆就已经退出了集安组织,开始和土耳其眉来眼去。 
普京上任后,两国关系也没这么僵。 但是在2024年12月,一架阿塞拜疆航空的客机在尝试降落俄罗斯车臣格罗兹尼机场时,被俄军误击,最终坠毁于哈萨克斯坦阿克套。 事故发生后,阿塞拜疆要求俄罗斯承认事实,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和赔偿道歉。 但由于俄方回应不到位,两国再次交恶。 这成为压垮双边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今年2月,阿塞拜疆关闭了俄罗斯在巴库的官方文化中心,两国议员发生口角,一名阿议员在前往俄罗斯时被拒绝入境。 俄罗斯也没客气,在叶卡捷琳堡大规模抓捕阿塞拜疆裔人员,期间造成两人死亡。 作为回应,阿塞拜疆扣押了在本国采访的俄罗斯记者,双方互召大使,外交冲突全面升级。 外交冲突之后,阿塞拜疆开始系统性地“去俄化”。 
但背后的真正动力,是能源。 阿塞拜疆的沙赫杰尼兹气田是欧洲多国的替代能源来源,一旦“特朗普桥”打通,它就拥有了一条绕过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通道。 这不仅能提高出口效率,更能降低地缘风险。 而美国通过早年间的“非公开军事技术合作”,早已在阿塞拜疆埋下伏笔。这次“战略收割”,只是时间问题。 亚美尼亚的战略转向,是信任坍塌后的选择亚美尼亚表面上是美国的收割对象,实则是对俄罗斯战略冷淡的回应。 

早在2020年纳卡冲突时,亚美尼亚就请求集安组织出兵支援,但被俄罗斯以“冲突地带非亚美尼亚主权范围”为由拒绝。 这让亚美尼亚上下极为失望。 从2023年开始,帕希尼扬政府多次缺席集安会议,2025年7月更明确表示:亚美尼亚未来更可能“退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而非仅暂停成员资格。 现在,“特朗普桥”的协议,可能正是这种转向的正式宣言。 美国不仅拿下了通道控制权,还与亚阿两国签署能源、基础设施、边境安全等一揽子合作机制。 这是一次战略全方位的介入。 
俄罗斯:措手不及的不只是失地,还有失控这次局势的推进速度,显然超出了俄方的预期。 俄罗斯一直将南高加索视为“战略缓冲带”。 控制亚美尼亚、影响阿塞拜疆、稳住格鲁吉亚,是其防止北高加索动荡外溢的核心逻辑。 可如今亚美尼亚方面,自 2018 年 “天鹅绒革命” 后,以帕希尼扬为代表的亲西方政治力量上台,亚俄摩擦增多。 之后就表现出明显的向西靠拢态势。 阿塞拜疆外交倾向也明显转变,呈现出公开反俄的态势。 格鲁吉亚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有亲欧倾向。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将在白宫进行会晤
美国深度介入南高加索事务,通过促成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和平协议,获得了 “特朗普桥” 的控制权,并与亚阿两国签署一揽子合作机制,这使得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影响力大幅削弱,其南翼出现了结构性裂口。 更危险的是,美国的深度介入可能刺激北高加索内部的民族与分裂主义情绪,仅仅是外交层面的失败,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俄罗斯的整体战略安全。 中国是否“被做局”?答案藏在地图上为什么会有人说在这件事上,中国“被做局”了呢?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其中“中间走廊”是关键组成。 这条线路从中国出发,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再进入土耳其通往欧洲。 它的最大优势是绕开俄罗斯和伊朗,避开制裁风险,是目前中欧班列的重要替代路径。 
但“特朗普桥”横空出世,提供了一条几乎重叠的新路线。 路线一旦成型,美国很可能推动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为主的新中间走廊。 这会让中亚国家在出口通道上面临选择,甚至可能将部分货运量从中欧班列分流出去。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物流通道的潜在竞争,更意味着在中亚投资的政治风险上升。 但如果说这是“不可挽回的伤害”或者对中国影响最大,似乎倒也没有。 
而对于这个“和平”的成果,特朗普欣然笑纳。 特朗普甚至还在社交平台自夸:“过去许多领导人尝试过结束战争都没成功,现在这要归功于‘特朗普’。” 然而这场和平又能坚持多久,谁也说不清楚,包括全球中忙着“摘果”的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