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香港 澳门 客服
查看: 43|回复: 0

古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人:无论贵贱,无论冬夏,都穿丝绸,有制度

[复制链接]

4210

主题

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61
发表于 2025-8-3 0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讲述了古代阿拉伯商人眼中的中国,也讲述了他们眼中和印度,并对两个文明生活习惯和物产方面进行了对比,文章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和催更,而咱们今天这篇文章,就继续来看一看古代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和印度,所用的文献资料,也是来自于阿拉伯文古书《中国印度见闻录》(该书的具体原作者已不可考,而且应当是多人执笔,共同编纂而成)。


由于文化差异的缘故(阿拉伯商人多信仰伊斯兰教,是穆斯林),使得各个文明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同,而这种异域生活方式,对阿拉伯人来说很有意思,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所以他们记录了很多,不过他们所留下的记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 二十一、中国居民无论贵贱,无论冬夏,都穿丝绸:王公穿上等丝绸,以下的人各按自己的财力而衣着不同。冬季,人们穿两条裤子,有时三条、四条,五条,按其财力甚至穿得更多,其目的是为了使下身不受寒冻,因为他们担心地下的潮气袭人。夏季,他们只穿一件丝绸衬衣,或某种类似的衣服。中国人不戴头巾。


这里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错误,即“中国居民无论贵贱,无论冬夏,都穿丝绸”,因为不管是中国什么朝代,丝绸衣物都是昂贵的奢侈品,别说贫贱家庭了,就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购买丝绸衣物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别说身穿好几件了,不知道写下这一段记录的阿拉伯商人是不是被翻译给忽悠了。相比于中国,外国的丝绸产量则更少,价格更贵,很长一段时间,外国人只能通过贸易活动这种源自中国的特产,直到有外国旅行者偷偷携带蚕种和桑树苗返回家乡(当时中国限制蚕种出境,违者重罚),外国人才有了自产的丝绸,而虽然他们有了丝绸,但是在制作技艺和产量上都无法与中国媲美,价格也相当昂贵,以至于一些外国贵族会用丝绸衣物作为税赋或是赎金。


从阿拉伯人的记录当中,也能窥见中国古代官员在管理社会运转方面的系统化制度和流程,这一点他们倒是没有记录错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使用各种制度来管理国家,提升工作效率,比如规定进行长途运输货物的商人必须持有官方发布的“过所”,即通关凭证,来规定持有者所能拥有的权益和财产证明,而一些阿拉伯人就站在了用户的角度上,写下了对这些规定一些客户体验: 如果到中国去旅行,要有两个证明:一个是城市王爷的,另一个是太监的。城市王爷的证明是在道路上使用的,上面写明旅行者以及陪同人员的姓名、年龄,和他所属的宗族,因为所有在中国的人,无论是中国人,阿拉伯人还是其他外国人,都必要使其家谱与某一氏族联系起来,并取该氏族的姓氏。而太监的证明上则注明旅行者随身携带的白银与货物,在路上,有关哨所要检查这两种证明。为了不使其白银或其他任何物品有所丢失,某人来到中国,到达时就要写明:“某某,某某之子,来自某某宗族,于某年某月某日来此,随身携带某某数目的白银和物品。”这样,如果出现丢失,或在中国去世,人们将知道物品是如何丢失的,并把物品找到交还他,如他去世,便交还给其继承人。


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制度非常人性化,能够确保商人的权益,让其放心经营,同时这些规定也方便官员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防备外国人进行违法犯罪,一旦有人犯罪,就去找其宗族的麻烦,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说的就是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C官方1999年成立以来【CC】命名又称:CC国际| CC集团| CC彩球网| CC平台| CC网投| 等等...亚洲最安全的博彩系统供货商,业界首屈一指博彩营运系统品牌。客户服务团队全年无休,24小时竭诚为您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倾听建议,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处理用户的需求和解答疑问。

GMT+8, 2025-9-1 18:33 , Processed in 0.120837 second(s), 18 queries .
欢迎长远眼光有识之士加入CC【群英会】跟对人合作一辈子。

Powered by Discuz! X3.5

CC集团官方直營招商

合作共赢_共谋发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即时
传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