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解约从来都是拿职业生涯赌明天。 赵露思近期深陷解约风波,粉丝连夜控评、路人忙着吃瓜,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场闹剧背后藏着6000万违约金级别的博弈。 
比起杨紫当年闷声憋大招熬到合约期满的“教科书级操作”,这场硬刚公司的戏码更像新手村玩家误闯BOSS关卡——当年杨紫手握《香蜜》爆款剧都不敢和欢瑞撕破脸,赵露思的《偷偷藏不住》余温未散就敢正面刚,这波操作确实太莽了。 
真正要命的不是解约本身,而是整个行业的隐形规则。 
资本方早就在合同里埋了天罗地网,三年经纪约实际能绑艺人五年,抽成比例高达七成的吸血条款比比皆是。 
杨紫能全身而退的关键,是把《沉香如屑》这种明摆着奶新人的剧硬生生演成播放量破80亿的爆款,用实绩换来谈判桌上的话语权。 反观某些流量小花,数据靠水军、口碑靠营销,真要解约时连和公司叫板的筹码都没有。 
当年鹿晗顶流时期解约被雪藏半年的前车之鉴还不够警醒? 
现在业内流传着更狠的“竞业协议2.0”,艺人解约后两年内接戏必须原公司抽水。 
杨紫工作室现在能拿到正午阳光的资源,全靠当年在欢瑞期间攒下的演技口碑。 
那些指望靠粉丝闹事少赔钱的艺人最好想清楚,今天省下的违约金,可能要用未来十年的烂剧资源来还。 解约大战里最惨的永远是事业上升期艺人。 
三年前某95花为解约赔光所有片酬,现在还在古偶里打转。 
真正聪明的都像杨紫似的,合约到期前半年就开始筹备个人工作室,带着成熟团队无缝衔接。 
现在回头看,能笑着走出经纪公司的,哪个不是手握爆款剧、商务代言的硬核玩家? 娱乐圈的生存法则从来冰冷——要么用演技杀出血路,要么被合同吞噬殆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