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报道8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飞越北极,抵达美国阿拉斯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这不仅是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还是自2018年以来,俄美元首首次在美国本土举行面对面会谈。 
耐人寻味的是,在确认与特朗普在北美阿拉斯加会面前,普京专程向中方打来电话,一来是为了解一下中方对当前局势的看法,包括俄乌问题以及美俄关系,二来是向中方交底。 普京在电话中明确承诺,在任何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不会改变,言外之意美俄之间的接触,不会损害到中俄关系,以及俄方的对华政策。 
通话最后,普京留下了一句承诺:“无论形势如何,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不会动摇。” 这通电话,被不少媒体称为莫斯科的“东方保险单”,它揭示了普京此番精心设计的牌局:在与华盛顿交锋前,必须先与北京对表。 
对普京来说,特朗普入主白宫确实是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华盛顿对乌克兰军援的热情日渐冷却,其全球战略收缩的姿态也越来越明显。这让俄罗斯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谈判桌前,都握住了更多主动权。 即便如此,飞往阿拉斯加,这个距俄罗斯仅88公里、却又直面美国主场威慑的地方,仍是一场心理上的硬仗。 
毕竟,特朗普正是通过一系列极限施压,才逼着俄罗斯坐上谈判桌的:从最初五十天的停火通牒,暴力压缩至十天,再到最后关头派特使施压。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还是俄罗斯的能源命脉。 尽管对华贸易数据抢眼,可俄罗斯原油出口仍有大半流向中国以外。面对美国二级制裁的潜在威胁,没人能完全填补剩余的巨大缺口。 
中方的回应,精准老到,深藏战略定力,也远比普京彼时的担忧要复杂。第一句话:“乐见俄美保持接触。”这句话看似平常,却巧妙地消解了西方舆论场中“中国阻挠和谈”的猜测。 紧接着,第二句话则直指问题核心:“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这句外交辞令,外行听来也许平平无奇,实则是一次善意的提醒,更是一道无形的护栏,暗中警示着美俄之间可能进行的领土交易。 
北京心里透亮。俄乌冲突绵延三年,早已不再是俄乌两国或美俄乌三方的事。它牵动着地缘政治、能源与粮食安全等一连串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因此,任何“快刀斩乱麻”式的解决方案,都注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中俄之间已通过元首热线制度化、军情共享,甚至能源协议本币化等方式,构建起比一纸条约更坚固的信任纽带。也正因如此,北京送出的第二句话,才更显分量:它既是对伙伴的忠告,也是对霸权逻辑的无声批判,为可能出现的强权协议,预设了道德与法理的边界。 
普京出发前,中方的判断迅速得到了印证。8月9日晚,英法德等六国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明确划出红线:任何外交解决方案都必须保护欧洲与乌克兰的重大利益。 欧洲的焦虑肉眼可见。他们被晾在阿拉斯加的会谈之外,生怕美俄之间的“私相授受”会彻底颠覆欧洲大陆的安全秩序。一位波兰议员甚至发出了尖锐的警告:“今天出卖乌克兰,明天普京就会攻打波兰!” 
可是,愤怒和焦虑在谈判桌上,往往并不能转化为真正的筹码。现实是,在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上,欧洲都缺少足够上桌的“资本”。 他们的联合声明,更像是一种无力的施压,而非拥有否决权的抗议。只要特朗普能说服普京和泽连斯基,欧洲的态度到底能有多大分量,仍是个巨大的问号。 
真正让所有方案都步履维艰的,是那个谁也无法回避的核心分歧——领土。 根据目前披露的草案,俄罗斯或许能以获得顿巴斯全境与克里米亚的控制权,来换取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的停火,以及美国放松部分制裁。这种绕开当事国、仿佛物化乌克兰为大国博弈筹码的交易,无疑让基辅如芒在背。 
这正是泽连斯基最担忧的场景。他曾在美俄元首通话后强调三大原则:必须停火、对俄制裁,以及“不要在乌克兰缺席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谁知话音未落,阿拉斯加的谈判桌上,果真就没有为乌克兰国旗预留位置。 
对乌克兰而言,反击的目标就是保卫领土,如果放弃这一核心诉求,无异于承认失败。这种结果,不仅乌克兰的民意无法接受,泽连斯基和他的政府也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 而当俄军已实际控制乌东大片区域,并且前线态势依然有利时,普京同样没有理由做出根本性的让步。失去国土却无人征求你的同意,这种创伤远比战场上的失利更具毁灭性。 
因此,阿拉斯加会晤无论结果如何,都已验证了一个清晰的趋势:单极霸权正在悄然让位于一个更复杂、更多元的博弈网络。 曙光乍现,但前路迷雾重重。谈,总比不谈好,这场持续了三年多的冲突,的确也该画上句号了。不过,各方核心诉求的分歧如此之大,短期内的几次谈判,恐怕难以撼动根本。 
更有深意的是普京的后续行程。俄方早已证实,普京在结束访美后,将于8月31日直奔天津,与中方共同主持上合组织峰会。这场被外界视为“全球南方国家盛宴”的峰会,据说已收到37国领导人的参会确认函。 这种“先白宫后北京”的行程链,被解读为一种地缘政治忠诚度的可视化宣誓。普京将带着阿拉斯加的谈判记录赴宴,而那里的听众,远不止一个。 
白令海峡的寒风中,旧秩序的裂痕清晰可见。当美国试图用一场双边密谈来快速解决一场多边危机时,它或许低估了问题的复杂性。 而当中方用两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为这场外交风暴注入理性与规则的考量时,世界格局的变迁已在悄然熔铸。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普京与特朗普将于15日在阿拉斯加会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