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半导体芯片征收100%关税,试图用关税大棒打垮中国芯片产业。“如果你在美国生产,或者已经明确承诺要在美国生产,那就不会被征收任何费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在我看来,简直堪称一场“自残式”的闹剧。100%的芯片关税,意味着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将承担90%以上的成本。对此,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将因此大幅上升,企业竞争力也将被严重削弱。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显示,这一政策将使2025年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支出增加2400美元,失业率上升0.7个百分点。 更讽刺的是,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结果却适得其反。芯片企业为了规避关税,不得不将产能转移至中国,或借道墨西哥、东南亚进行转口贸易。美国的关税大棒,最终成了推动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催化剂”。这不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是什么?说到底,中国还需要感谢美国。中国芯片产业,曾经高度依赖美国技术和设备,但随着这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敌意越来越强,中国已经在美国的“逼迫”下实现了“弯道超车”。在中低端设备研发上,中国已经实现了50%的突破,许多芯片的算力甚至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

更重要的是,中国芯片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性价比优势凸显。至于美国的关税政策,反而让中国芯片企业看清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短期内,部分依赖美国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冲击;但长期来看,中国将加速国产替代,供应链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企业将被迫优先采购国产芯片,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特朗普政府本以为通过关税可以“卡死”中国芯片产业,结果却发现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成了关税的最大受害者,而中国芯片产业却在“逆境”中实现了突破。更关键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动摇其全球科技霸权的根基。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孤立”中国时,中国却在用开放和合作拥抱世界。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不是靠美国的“施舍”,而是靠自身的韧性和创新能力。所以说,美国的关税政策,就像一场“神助攻”,让中国芯片产业在“被迫”中实现了“躺赢”。中国都没有主动寻求对抗,但却在美国的“逼迫”下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当美国还在用关税“内卷”时,中国早已经在用技术和成本优势“外卷”。可以说,美国的关税大棒,最终成了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垫脚石”。这场关税战,没有赢家,但如果非要说谁赢了,那一定是中国——因为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用美国的“错误”书写自己的“正确”。“美国以为自己在筑墙,其实是在为中国搭桥。”

参考资料: 特朗普拟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100%关税,关税“连环拳”让美国家庭买单【大众日报】
|